首页 >> 新闻 >> 财经 >> 财经要闻 >> 正文
  • 生产力局 · 新型工业化公布香港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

  • 时间:2024-09-17 新闻来源: 互联网
    •  81%制造业仍未引入智能化方案应对新趋势  

      生产力局推七大建议焕发香港制造新动能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9月16日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 新型工业化(生产力局 · 新型工业化)今天于近月开幕的“新质生产力展馆”公布联同德勤中国开展的《香港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主要数据,针对研究香港制造业发展,包括制造业现况剖释、相关政策参照、业界专家访谈、大湾区港资企业升级转型项目分析及企业问卷调查等,让社会各界了解香港制造业发展概况,共同探索制造业升级路径、方向、挑战及机遇,继而提出七大行动建议焕发香港制造新动能。

      (图一)生产力局首席数码总监黎少斌先生(左)、德勤中国战略与经济咨询合伙人江伟轩先生(右)在《香港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简报会上,公布现时有81%受访制造企业仍未引入智能化方案应对客制化新趋势,并以「香港制造业发展策略 - 焕发香港制造新动能」为基础,提出七大行动建议。

      香港制造业发展概况及挑战

      香港制造业随着经济转型,表面上已外流境外,但综合调研结果显示,部份香港制造企业的总部职能仍然留港,转型成“制造服务业”。适逢国家2023年提出“新质生产力”,香港必须发展高质量的绿色制造业,推动产业创新及升级转型。

      现今香港制造业发展普遍面对以下四大挑战:

      1.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激烈竞争甚至饱和使制造业面临市场份额下滑、利润挤压的挑战。

      2.全球供应链重塑:供应链地点受技术要求,生产成本以及关税等影响,使供应链及公司管理的难度提高。

      3.小单量、客制化成新常态:近七成(69%)受访企业认同款多量少是制造业新趋势,企业需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客制化挑战传统生产模式,香港可把握机会将此新趋势变成机遇,发展新型制造模式。

      4.可持续发展势成新趋势:67% 受访企业已收到或预计会收到客户要求,于制造过程中加入符合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标准。绿色制造或可持续发展成为必要课题。

      德勤中国战略与经济咨询合伙人江伟轩先生简介研究结果时表示:“随着新质生产力成为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全球发达经济体也在布局国家级的产业化战略,新一轮科技创新的热潮将为香港制造业提供转型升级发展机遇。为激发产业创新并增强生产力,香港特区政府近年来积极推出金融、制造及研发、供应链管理、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多管齐下支持制造业生态圈进一步发展。”

      客制化、绿色化两大新趋势反映出香港高附加值总部职能

      一、81%受访制造企业仍未引入智能化方案应对客制化新趋势

      受访企业中只有19%企业已引入智能化,20%打算引入智能化,8%使用其他传统方法(例如加强宣传),高达53%企业表示没有任何应对方法。数据反映虽然企业普遍认识到客制化小批量生产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仍然不足。

      二、67%企业已收到或预计会收到客户要求于制造过程中加入符合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标准

      不论专家访谈及企业调查都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识及新趋势,企业需要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技术和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满足越来越多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已成为制造业必要课题,绿色制造要求及服务范围广泛,涵盖了多个领域和技术,包括能源管理与碳减排、国际可持续发展认证与培训、ESG报告、鉴证与评级、绿色金融服务等。

      三、高附加值总部职能于香港尚有发展空间

      受访的制造企业中,有部分将高附加价值的职能留港管理,例如研发、供应链管理和金融等。在研发方面,有31%企业于香港进行技术和产品开发,而且仅有27%的制造企业有进行技术授权。 供应链管理方面,47%的企业有于香港进行全球采购,46%对离港制造基地指挥部署。至于金融方面,59%的企业于香港进行资产管理和融资。

      生产力局首席数码总监黎少斌先生指出:“智能化方案是香港制造业发展的新路径,我们鼓励企业增值,并与大湾区以至其他内地市场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产业创新。香港需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吸引企业在港设立总部,推动产业多元化。此外,绿色制造是未来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企业不仅能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声誉,还可实现可持续优质业务发展。而全球制造业对绿色制造服务的需求将成为香港服务业的新增长点,所涵盖的领域广泛和技术需求庞大,拥有巨大商机。”

      深度分析案例 总结“三大方向十大举措”引领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局 ·新型工业化深度分析逾1,300家港资企业成功升级转型案例,总结企业要发展新质生产力,须迈向 “三大方向十大举措”,以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1. 方向一:开拓新型制造模式:

      1.实行了数字化转型

      2.落实绿色制造

      3.推动“智能微工厂”灵活生产

      2. 方向二:发掘新增长引擎:

      1.优化产品开发市场

      2.拓展上下游产业链

      3.专利商品化

      4.生产技术商品化

      3. 方向三:实现价值链转型:

      1.培育产品设计能力

      2.建立品牌多元化策略

      3.拓展产品或技术应用范畴

      实例一:解码数字绿色生产 传统企业实现价值链转型

      某模具及注塑产品制造商香港总公司负责战略及投资管理,财务、人事、创新研发和供应链等决策管理,发挥着香港总部经济重要作用,于内地及东南亚均设有生产基地,追求以精湛的技术为客户提供精密注塑部件及模具产品。为开拓新型制造模式,该公司成功从产品研发到量产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同时致力于打造绿色低碳工厂,生产符合国际标准和客户企业社会责任要求的产品,目前已取得多项质量管理认证,,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公司在发掘新增长引擎方面拓展了上下游产业链,由传统模具转型为精密塑料产品研发及生产。而实现价值链转型的过程里采纳了“拉动式”生产,以每个订单为起点,自动生成排产计划,配套周边设备、工艺要求、物料出单等,实现数据透明化。提升了产品设计能力、拓展产品和技术应用范畴。

      实例二:启动“智能微工厂”灵活模式 企业乘创新洪流全速前进

      毛衣生产商善用香港特区政府“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建立数字化全成型针织毛衣智能生产线,重点开拓新型制造模式。于现有厂房设立全新生产设备,从过去传统生产线改为单元制造模式,作小批量多款式生产,有效提高现有生产空间产值,更可减少库存及材料浪费,快速应对市场客制化的要求。生产线涵盖产品设计、数字仿真样品、工程参数及编程至智能生产。项目预期产能可达至每日运作22小时,较目前生产线提升35%的产能及减少40%的生产成本。

      生产力局 · 新型工业化提七大行动建议 焕发香港制造新动能

      综合上述研究,要规划香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策略,焕发香港制造新动能,生产力局 · 新型工业化建议可分为「在港制造」、「总部职能中心」和「制造服务业」三个层次﹕

      1.因地制宜发展“智能微工厂”:政府规划适合重点行业的“智能微工厂”用地,并检视现有工业用地及工厦,鼓励企业善用创科资源,于香港发展绿色智能制造,提升空间单位产值,以敏捷新型制造模式发展客制化生产。“智能微工厂”亦能推进前沿科技研究,加快实现中试转化、新产品研发及新技术落地。

      2.强化香港总部职能:强化香港的总部职能是吸引高附加值企业留港的有效策略,政府提供税务及投资优惠政策吸引高附加值的总部职能留港,包括技术及产品研发、知识产权管理、融资及资产管理、全球采购及离岸制造指挥中心等多元职能的企业。 这将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运输及创科中心的地位,同时成为内地企业的海外业务总部,推动跨境电商,连接内地与全球市场。

      3.培育知识产权产业:生产力局将与持份者合作加快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并建议特区政府推出及优化政策支持知识产权生态圈,涵盖创作、应用、商业化、贸易及专业服务。这将有助于发展香港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

      4.发展绿色制造服务:建立、加强及协调发展绿色制造相关服务,如绿色制造认证及管理、ESG合规、能源效率优化、绿色金融产品、碳中和认证及交易等,为本地、内地及海外市场提供一站式绿色制造服务,同时商会应鼓励业界实行绿色制造,顺应新趋势。

      5.加快招揽技术人才:政府强化现有人才输入政策,引入具实践经验的多元化技术人才,除高端科研人才外,亦要引入具实践经验的多元化技术人才,并考虑在大学课程中包含实用型技术内容,以满足制造业的人才需求。

      6.创建制造业大模型:政府推进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制造业大模型ManufacturingGPT,结合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制造业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商会推动企业分享大数据以助训练大模型,开放ManufacturingGPT 作为科研平台,加快本地智能制造技术发展。

      7.推广制造业新形象:企业善用政府创新科技资源,借新型制造模式优化工厂环境,提供优质就职机会兼顾环保、职业安全等元素,导入游戏化(Gamification)生产管理,配合各界持份者共同推广,重塑制造业全新形象,吸引及培育年青人才入行。

      黎总结时表示:“生产力局致力于唤醒香港制造的新活力,通过全港首个‘新质生产力’展示平台,展示‘香港有工业’、开展‘香港制造’的新时代,引领香港成为未来制造业的典范。国家的‘新质生产力’产业化策略为我们提供了转型升级的契机,科技创新将成为我们发展的引擎。 通过改革和提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提升价值,将香港制造业的固有优势转化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

      《香港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研究于2024年3-7月期间进行,其中企业问卷调查成功访问了288家本港从事制造业务的企业。有关调查报告可稍后于生产力局网站下载:https://www.hkpc.org/zh-HK/about-us/hkpc-publication/industry-support

      请从以下链接下载高清照片﹕https://shorturl.at/d4g71

      关于德勤中国

      德勤中国是一家立足本土、连接全球的综合性专业服务机构,由德勤中国的合伙人共同拥有,始终服务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前沿。 我们的办公室遍布中国31个城市,现有超过2万名专业人才,向客户提供审计、税务、咨询等全球领先的一站式专业服务。

      我们诚信为本,坚守质量,勇于创新,以卓越的专业能力、丰富的行业洞察和智能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各行各业的客户与合作伙伴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世界一流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德勤品牌始于1845年,其中文名称“德勤”于1978年起用,寓意“敬德修业,业精于勤”。德勤全球专业网络的成员机构遍布150多个国家或地区,以“因我不同,成就不凡”为宗旨,为资本市场增强公众信任,为客户转型升级赋能,为人才启动迎接未来的能力,为更繁荣的经济、更公平的社会和可持续的世界开拓前行。

      关于德勤

      Deloitte(“德勤”)泛指一家或多家德勤有限公司,以及其全球成员所网络和它们的关联机构(统称为“德勤组织”)。德勤有限公司(又称“德勤全球”)及其每一家成员所和它们的关联机构均为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法律实体,相互之间不因第三方而承担任何责任或约束对方。德勤有限公司及其每一家成员所和它们的关联机构仅对自身行为承担责任,而对相互的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德勤有限公司并不向客户提供服务。

      德勤亚太有限公司(即一家担保有限公司)是德勤有限公司的成员所。德勤亚太有限公司的每一家成员及其关联机构均为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法律实体,在亚太地区超过100座城市提供专业服务。

      请参阅  http://www.deloitte.com/cn/about 了解更多信息。

      关于“生产力局 · 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是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八大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为配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提出要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目标,助力香港经济高质量及可持续发展,生产力局 · 新型工业化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推动企业和产业链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及绿色化,实现新型工业化。于2023年年中成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心,提供交流平台予各界认识及掌握最新技术方案、配合测试及认证、新型工业化认可培训、政府资助咨询等全方位服务,推动及催化香港以至大湾区其他城市加速实现新型工业化,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及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生产力局 · 新型工业化亦成立工业元宇宙科技馆Celesphere,致力于结合元宇宙、工业4.0、人工智能及人机界面技术,进一步推广和实现工业元宇宙应用,优化产品生产周期,提升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共同推动并实践新型工业化。

      如需了解更多详情,请浏览“生产力局 · 新型工业化”网页: https://www.hkpc.org/zh-CN/our-services/new-industrialisation

      关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是于1967年成立的法定机构,致力以世界级的先进技术和创新服务,驱动香港企业提升卓越生产力。 生产力局作为市场导向的应用研发机构,以创新科技推动香港及大湾区新型工业化,成就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促进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及智慧城市;并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方案,以提升企业生产力和业务效率、减省营运成本,令企业在本地和海外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生产力局积极与本地工商界及世界级研发机构合作,开发应用技术方案,为产业创优增值。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转移,成功让研发成果商品化,制造商机。多年来,生产力局的世界级研发成果获得广泛肯定,屡获本地及海外奖项殊荣。

      生产力局亦致力为中小企和初创企业提供实时和适切的支持,并提供各类未来技能发展课程,让企业及学界掌握最新数字及STEM技术,以加强人才培训,提升香港竞争力。

      如需了解更多详情,请浏览生产力局网页:www.hkpc.org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北京热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园14号楼 投稿QQ:1914290061 投稿邮箱:bjrenews@126.com
      Copyright © 2010 www.bjrx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热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