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一老人抚养孙女16年,索要“带孙费”的新闻引起热议,老人将儿子儿媳起诉到法院,并要求其支付16年来的抚养费28.8万元。法院综合考虑老人照顾孙女的时间、精力和开销,最终酌定孩子父母应支付老人10万元的“带孙费”。
消息很快引起网友的热议,网友的观点分为两派,一方认为孩子不是一个人的,老人帮忙带了孩子,儿媳才有责任抚养老人,这种事就不该谈钱。
也有网友认为,自己的孩子就该自己带,不应该让老人背锅,所以法院判的好。
为什么网友对于这件事讨论的如此激烈呢?
心之助女性情感心理平台的联合创始人赵悦辰表示:隔代教育之所以会引起网友热议,是因为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而在国外,孩子去幼儿园前大多都是父母和保姆照顾,隔代养育的情况并不多。
中国的普遍现象“隔代亲”
赵悦辰说:中国的“隔代亲”是很普遍的,一方面是因为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则是有着现实的生活土壤。
据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去年进行的《中国城市家庭教养中的祖辈参与问题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近八成的家庭,是祖辈参与教养的。其中上幼儿园前为77.7%,上幼儿园期间是72.9%,到小学阶段仍占60.1%,农村祖辈养育更是高达90%以上。
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心之助女性情感心理平台的联合创始人赵悦辰
选择隔代教育的无奈和隐患
心之助女性情感心理平台联合创始人赵悦辰说:造成隔代教育除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每个家庭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不同。
在一项关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问卷调查中表面,97.8%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76.2%的孩子留守在老家;79.5%的家庭是隔代抚养;70.2%的家庭认为孩子应该与自己一起,但是因经济、住房问题而不能实现。很多时候不是父母不想与孩子在一起,而是输给了现实生活的压力。不得不选择隔代教育。
但无论是怎样的选择,隔代教育必然会有以下隐患:
1、过分溺爱
祖辈出于对隔代子女的补偿心理,而过分关注,事事代劳,导致孩子出现任性、依赖性过强甚至生活能力低下等问题。
2、教育理念不同造成亲子隔阂
对于孩子来说,出生前几年父母的影响格外重要,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是极为缺少安全感的。且不说安全感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和祖辈生活在一起孩子,习惯了祖辈的宠爱,很有可能养成父母排斥的行为习惯。当父母在后期想要教育孩子时,很可能会因为想要急于扭转孩子的行为习惯,导致孩子的抵触,造成亲子关系更加疏离。
3、传统教育观念妨碍孩子个性化发展
许多祖辈教育理念比较落后,甚至过于保守和传统,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就可能会限制孩子的探索行为,并提出一些与年龄不符的要求,这都会严重的影响到孩子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4、增加祖辈晚年压力
祖辈在照顾孙辈的过程中,因为年事渐高,身体素质的逐渐下降,很难应对孩子日渐增加的各种需求,这对祖辈本身的心理状态也会有很大影响。一方面忧心自己是否能很好的照顾好孩子,另一方也担心出现问题难以向孩子的父母交代。
5、家庭教育功能缺失导致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功能缺失,心理情感需求一直难以满足,导致这些孩子会采取更多极端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沉迷于网络、违反校规、辍学、甚至恶性事件等等。
隔代教育的出路
心之助女性情感心理平台联合创始人赵悦辰表示:就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隔代教育在这个发展阶段是必然存在的,如何帮助处于这一现状的家庭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重点。
首先,普及家庭教育,帮助两代人统一教育认知。父母和老人之所以对于教育产生冲突,是因为对于教育孩子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知,而科学教育、抚养孩子的教育体系在我国还亟待完善。
其次,对于培养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上,千万不要过分代劳,父母和老人需要达成共识。在这方面国外很早有关于孩子的家务清单,可以做适当的借鉴。
最后,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共同加入到普及家庭教育中的队伍中来,也希望社会各界对于隔代教育有更多关注。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它的幸福与健康与否,也决定了国家的和谐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