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滚动资讯 >> 正文
  • 【华艺国际18春拍】幽绚精舍——杨宗翰先生旧藏专场

  • 时间:2018-05-07 新闻来源: 北京热线
    •  

        幽绚精舍的主人是历经晚清、民国至新中国的著名文人学者杨宗翰先生,其父为清末民初的著名藏书家杨恩华先生。杨宗翰承家传和个人所得形成了他的收藏体系,我们根据杨宗翰亲属提供的资料,可见杨氏收藏之丰富和门类之宽泛,古籍善本、传统书画、文房珍玩、名迹拓本拓片等皆有涉猎。

        中国传统书画是其收藏的重要部分,藏品清单上有唐怀素自叙卷(摹)、元代方方壶山水手卷、赵子昂书《老子列传手卷》、赵雍山水手卷、明人祝枝山诗文草书卷、王铎书法轴、倪元璐草书轴、仇十洲春夜宴李园阁图、明董其昌书画卷、左光斗楷书手卷、文征明《道德经》和《古柏图》、清代有康熙圣祖书法轴、禹之鼎《奉母图手卷》、万上遴指墨《梅花图轴》等、近现代有吴昌硕石鼓文、张大千的《画黄山一角图》、《幽绚精舍图》等等,琳琅满目,令人瞩目!

        图为杨宗翰亲属提供的藏品清单(部分),划线处为本专场拍品

      杨恩华官服照

        杨氏家族的珍藏可追溯自杨宗翰先生的父亲,清末民初著名的藏书家杨恩华先生。杨恩华(1872-1946),字咏春,又字韵邨,号缄庵、适斋,蒙古镶红旗人,原姓巴鲁特,汉姓杨,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三甲进士,汉文作家,官京口驻防,后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历任江南三江师范学堂提调、学部员外郎、总务司司长、弼德院参议等,民国后任众议院议员、乌里雅苏台都护副使、蒙藏院副总裁、司法部次长等,与蔡元培共创私立华北大学并任校长,著有《八旗艺文编目》,是清代文献研究的重要资料。杨氏家族学者辈出,杨恩华先生的长子杨宗翰在下文会有详细介绍,其次子杨宗磐(1916-1976),字季固,是著名数学家,长于数学分析、拓扑学等数理,任四川大学数学系主任、北洋大学、南开大学教授。

        杨氏家族收藏颇丰,可惜的是,经历了二十世纪的社会动荡,部分藏品已散佚,家人得以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如今,我们有幸得到杨宗翰先生后人的信任与支持,与杨氏悉心珍藏百年的藏品结缘,这批藏品包括数十件古籍书画、玉石印章,以及御墨、名墨等。因此,我们特别设立“幽绚精舍—杨宗翰先生旧藏专场”,透过这些具有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藏品,我们可以较为直观地感受到上个世纪文人学者的收藏品位与精神追求。

      杨宗翰

        杨宗翰(1901-1992),字伯屏,清末民初藏书家杨恩华之子。192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杨宗翰先生1924年毕业回国,一直从事教育事业,曾担任北平大学教授兼外文系主任,国立师范大学教授兼外文系主任、国立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文系主任、燕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教授、中国大学教授,在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之编译委员会、中德学会任过职。后赴香港大学任教,长于考古和莎士比亚研究。

      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1932班师生合影,左二为杨宗翰

      杨宗翰在1932年毕业同学录中的题词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杨宗翰曾在中德学会任职。时任学会秘书、总干事的德国汉学家傅吾康(Wolfgang Franke, 1912~2007)与杨宗翰共事多年,他在晚年撰写的回忆录《为中国着迷》中记载了与杨先生的交往,对杨氏的学识和为人都大加赞赏。杨宗翰具有极高的中文修养,又毕业于哈佛大学,因此跟其他中国学者比较起来,傅吾康认为他更具有国际视野。他的英文相当流利,也有些德文和法文的基础,西方古典文字他都略知一二。“他谙熟西方文化的脉络和思想的源流,在跟中国人、欧洲人乃至美国人打交道方面,他都很在行。”1943年至1945年,他被推举为学会的中方会长,中德学会也因此聚集了众多的中国社会名流。

      1939年在北平的汉学家与中国学者的合影

      (左二为傅吾康,左六为杨宗翰,左八为艾锷风)

        杨宗翰与中国现代史上的大批学者文人,包括吴宓、张大千、寿石工等人交往频密,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民国时期,全国美术社团大量涌现,据徐志浩《中国美术社会团体》不完全统计,仅二十世纪上半叶,由全国及海外学生组织的各类美术社团就有三百多个。作为新时代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北京具有强大的向心力,留学归国的文人学子们都纷纷来到北京,并定居于此,结社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聚会形式,这也是北京金石书画社团形成的缘起。

        杨宗翰先生曾参与创办金石书画社团“四宜社”,并且为美术社团“正社”社员。1928年,杨宗翰与杨仲子、寿石工、凌砚池等人发起成立四宜社,社址为北京中山公园四宜轩,社员还有杨丙辰、孙诵昭、宋君方(寿石工夫人)、袁陶庵、杨潜庵、向仲坚、吴迪生等,其中大多是北京大学美术学院教师,该社每逢休假日进行书画交流,并经常举办社员作品展览。“正社”是由吴湖帆、潘博山、彭恭甫、张大千等人在1933年初创立于苏州的民间美术社团,正式社名叫“正社书画研究会”。从事领域涵盖了书画、收藏、校勘、诗词等文学艺术门类,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正社”社员主要以居住或活动在苏州的艺术家为主,大多为发起人的艺友、亲属、门人等,包括民国元年退出军界后定居在苏州的收藏家,时任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高等顾问的何澄,以及当时寓居在苏州网师园的职业画家张善孖、张大千等。至1934年,“正社”会员的组成有了很大的变化,增加了一批寓居、定居和工作在北平的名士。比如工笔画家于非闇、山水画家朱德簠、南北统一后首任北平特别市市长、诗人何其巩、寓居天津的藏书家、校勘学家章钰、文人画的北方代表人物溥心畲、当时寓居在苏州的叶恭绰,以及时任北平中国大学哲学系教授的杨宗翰等等。

        杨宗翰先生与张大千、张善孖兄弟多有交往,从存世资料可见张大千曾为其绘制“幽绚精舍”图。本专场包含张大千所绘《画黄山一角图》,“黄山一角,写似伯屏道兄博笑,大千弟张爰",此图张大千以渐江笔法写之。渐江为明末清初"四僧"之一,安徽人,新安画派创始人,张大千先生绘画一生深追传统,他用渐江笔法绘黄山一角赠杨宗翰,可见其寄意两人之间的交谊。此图格局简约,笔墨精准,空灵中显充实,静谧中寓深秀,结构一派纯净,表现出幽旷而又峻逸的意境,使读者一观,襟怀宽旷。

        张大千(1899-1983)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79×33cm

        钤印:张、大千居士、两到黄山绝顶人

        出版:

        1、《五百年来一大千:张大千,三千大千》P126,2014年何恭上艺术图书公司。

        2、《张大千精品集》P17,人民美术出版社。

        3、《海云轩书画珍藏·初编》P137,2010年岭南美术出版社。

        本专场拍品包含多枚杨宗翰先生的自用印,均为与其共同发起“四宜社”的著名篆刻家寿石工所刻,这些印章材质多为寿山石,印文有“幽绚”“幽绚精舍”“宗翰之印”“伯屏”等,在保存其藏品的锦盒上,也常见寿石工的题记,可见二人的深厚交情,比如本场拍卖中的“磨尽思王才八斗”御墨经王廉生、周退舟、杨宗翰递藏,锦盒之内便有寿石工的题记。

        清乾隆 抑斋藏御墨、汪君蔚制墨两锭(带周退舟、寿石工题记)

        L:13cm W:34g;

        L:10.5cm W:82g

        来源:王廉生、周退舟、杨宗翰旧藏,递藏有序

        寿石工在北京的一段时期可执印坛牛耳,他的书法篆刻呈现出一种十足的名士之气,我们通过本专场的拍品可以一窥其艺术风貌。

        寿石工、王福庵等刻杨恩华、杨宗翰用印及藏印(四方)

        H:2.8-5cm

        抗战胜利后不久,杨宗翰曾在国民政府驻雅典的大使馆任职,并于1950年年初去了香港,多年来他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杨宗翰先生一生为教育工作奉献,他毕生的收藏多由妻子石晓晖女士照料。

      杨宗翰夫人石晓晖

        五十年代之后,北京古旧书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出现了解放后的第一次“买书热”,当时古旧书业的货源主要依靠向本市的藏书家、旧官僚家庭、造纸厂、旧货商店收购。杨氏家族收藏的大量古籍善本便于1972年被中国书店收购,正是杨氏这样的民国藏书家为建立和发展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做出了可贵贡献。此外,杨氏家族收藏中的部分书画作品也由石晓晖女士经手捐赠。

      1990年9月摄于北京,石晓晖女士为中国第一次举办亚运会(第十一届亚运会)捐赠字画

        杨氏留存下来的作品中,明代晚期名臣左光斗的楷书临《曹娥碑洛神赋》手卷、清康熙著名宫廷画家禹之鼎绘制的《奉母图》手卷,以及中国近现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王忠愨公书柯蓼园学士别盛意图祭酒诗》轴均值得重点关注。


       


       

        左光斗(1575-1626) 书法

        手卷 设色纸本

        1608年作

        22×174cm

        藏印:第一品、可园清供、南皮张氏可园收藏庚壬两劫所余之一

        说明:旧藏者张权(1859-1930),字君立,号可园,南皮人,张之洞子。光绪进士,任礼部郎中,候补四品京堂。喜蓄书画。

        左光斗存世书法非常稀少,楷书更为罕见,此《曹娥碑洛神赋》手卷后经晚清重臣张之洞之子张权珍藏,卷尾有“第一品"、“可园清供”、“南皮张氏可园考藏庚壬两劫所馀之一”,众所周知,藏品有钤"第一品"皆为张氏最为心仪重视的珍宝。


       


       

        禹之鼎(1647—1716) 奉母图

        手卷 设色绢本

        1689年作

        36.5×154cm

        钤印:禹之鼎、慎斋、家在淮南桂树边、王式丹方若氏印记、补过斋

        藏印:高花共此心、任中宜印、山阴任氏藏

        禹之鼎擅长人物画,尤以人物肖像著称,入京供奉内廷后,誉满京师,一时名人小像皆出其手,此《奉母图卷》应是以袁重其孝母典故(清代苏州人袁重其为弘扬寡母吴氏养育之恩而遍征名人绘图和赠言题咏,据说当时原创有40馀卷,此卷极有可能是当时之一〈待考〉)创作,该卷上有同时期康熙四十二年状元王式丹题引首“奉母图”,卷首有“任中宜印"(任中宜:清康熙四十五年任新兴知州,纂修《新兴州态》十卷),从卷上得知三位人物均是同时代官僚,足可引证此卷之珍贵。

        禹之鼎擅长人物画,尤以人物肖像著称,入京供奉内廷后,誉满京师,一时名人小像皆出其手,此《奉母图卷》应是以袁重其孝母典故(清代苏州人袁重其为弘扬寡母吴氏养育之恩而遍征名人绘图和赠言题咏,据说当时原创有40馀卷,此卷极有可能是当时之一〈待考〉)创作,该卷上有同时期康熙四十二年状元王式丹题引首“奉母图”,卷首有“任中宜印"(任中宜:清康熙四十五年任新兴知州,纂修《新兴州态》十卷),从卷上得知三位人物均是同时代官僚,足可引证此卷之珍贵。

        王国维(1877-1927) 书法

        立轴 水墨纸本

        86×34cm

        钤印:静安、王国维

        出版:《海云轩书画珍藏·初编》P102,2010年岭南美术出版社。

        王国维先生是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家和金石学家等学问于一身的国学大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并称清华大学五大导师,梁启超赞其为“不独为中心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其书法一直受收藏家追捧珍视,此件楷书条幅左下方有著名篆刻家、书法家寿石工先生长文题跋,更显弥足珍贵。

        杨宗翰先生生活在一个中西文化碰撞、风云激荡的时代,这一时期思想自由开放,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艺术文化交流空前繁荣。本场拍卖包含杨氏旧藏传统书画与文房珍玩共七十余件标的,这批拍品来源清晰,并且极具时代标签,真实反映了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社会精英对传统艺术的珍视,也让我们清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并且相信这份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坚守将继续传承下去。

        华艺国际2018春季拍卖会

        时间

        预展:2018年5月20-22日

        拍卖:2018年5月22-23日

        地点

        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二楼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630号)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北京热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园14号楼 投稿QQ:1914290061 投稿邮箱:bjrenews@126.com
      Copyright © 2010 www.bjrx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热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