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爱信诺征信有限公司发布了2018年1月份的中国企业发展指数,从分项指数、主要行业成长指数和制造业成长指数三个维度分析了指数的变化情况。由于1、2月份春节假期错位因素干扰,数据波动相对较大,但总体上还是处于相对平稳状态,未来需关注汇率和CPI两个变量的影响。
成长、前景、活力指数小幅上升,1月份经济保持良性发展态势
1月份反映企业销售增长的成长指数、前景指数和反映市场主体增长的活力指数均有小幅上升,表明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良性发展态势。其中:
图:企业成长指数(2017:01-2018:01)
1月份企业成长指数由49.07升至49.39,上升0.32。企业成长指数继续上升,仍略低于荣枯线,说明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回落趋势进一步放缓。分领域看,制造业指数、生产资料批发指数上升,而生活资料批发、汽车零售和其他零售指数下降。受春节效应影响,1、2月经济数据相对波动较大,总体判断仍以平稳为主,但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值得关注,一个是汇率,另一个是CPI。人民币从去年11月开始进入新一轮升值通道,将对出口产生影响。而油价、化工品价格的上涨则会驱动未来CPI上涨,对下游消费品的销售增速有带动作用。
1月份企业活力指数由49.57升至49.66,上升0.09。1月份新增一般纳税人企业10.02万户,新增小规模纳税人企业27.1万户,环比上月分别少增1.54万户和6.97万户,同比2017年1月分别多增2.24万户和9万户。分省份看,1月份共有4个省份活力指数大于50(上月为18个),分别是新疆、宁夏、福建和河北。由于企业活力指数主要考察税控设备投放的环比变化情况,随着春节的临近,多数省份指数出现一定程度回落。但是从横向对比,东部省份和部分中部省份活力指数更具稳健性。
1月份企业信诺指数由58.31降至57.98,下降0.33。本期信诺指数与上期基本持平,企业发展的信用环境仍然健康。
1月份企业健康指数由57.36升至60.07,上升2.71。1月份企业健康指数止跌回升,说明通过“三去一降一补”疗法,企业机体已经恢复了自愈力。
图:企业前景指数(2017:01-2018:01)
1月份企业前景指数从48.25升至52.78,上升4.53。企业前景指数进一步回升,预示着企业成长动能有望向好。当前过剩产能已基本出清,结构调整和升级是关键,要么通过颠覆性产品来创造需求,要么通过已有产品更新换代满足需求升级。在第三产业贡献成为主因素的情况下,未来服务业供给存在很大的瓶颈,加大服务供给和质量提升仍有很大空间。
1月份企业税源指数由77.64升至81.97,上升4.33。1月份企业税源指数对应于企业应税销售收入税负率为2.25%,比上月上升0.12个百分点。企业税源指数反映的税负率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税收环境。由于企业的税务因行业、区域、所处产业链环节、产品销售结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正常波动都是合理的。
1月份企业生存指数由69.36降至68.15,下降1.21。企业生存指数反映企业平均生存月龄预期。指数当前值相当于企业平均生存年限预期为5.68年。1月份企业生存指数连续三个月稳中微降,主要原因是观测到的当月死亡企业样本年龄较上月死亡企业样本年龄下降了2个月。
制造业12个二级行业中,除原材料指数外,全部处于荣枯线之上
主要行业成长指数包括5类行业,即制造业、生产资料批发、生活资料批发、汽车零售、其他零售。其中制造业又包含了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医药、家电、轻工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化工、机械制造、交运设备、电气设备、原材料、能源共12个二级行业。
主要行业成长指数中,制造业指数上升4.72,生产资料批发指数上升4.36,两个指数均一举升到荣枯线之上;生产资料批发、汽车零售和其他零售指数表现相对偏弱。正如前面提到,1、2月份由于春节假期错位因素干扰,数据波动相对较大。由于2017年春节假期主要在1月份,对生产活动产生负向扰动,因此2018年1月的同比增速被拉高。同样道理,消费领域存在春节旺季因素,会对2017年1月份的数据产生正向干扰,从而使2018年1月的同比增速被拉低。如果粗略的看,今年1月份工业制造和流通领域的实际表现没有指数所反映的那么好,而消费和零售领域的实际表现也没有指数所反映的那么弱,总体上还是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图:12个制造业二级行业指数变化对比
制造业所包含的12个二级行业中仅食品饮料指数出现小幅下跌,除原材料指数外,其余11个细分行业指数均处于荣枯线之上,对应行业的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在1月份上升。1月份制造业二级行业指数整体表现较好,其中一个共同因素是春节假期错位拉高了同比增速。除此之外,能源领域油价和煤价上涨也是能源指数和化工指数大幅上升的重要驱动因素。而原材料指数表现较弱,主要原因是原材料行业受房地产市场下滑的影响较大。由于假期因素存在,从1月份各类机械装备和设备指数的表现,目前还无法做出资本开支向好的判断,仍需观察接下来几个月的指数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