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财经 >> 财经要闻 >> 正文
  • 海淀演出联盟五周年共画文化惠民新乐章

  • 时间:2018-01-30 新闻来源: 北京热线
    •    北京市海淀区是一个物理空间和人群结构十分特殊的区域,具有“五大”“五聚”的特点和优势:“五大”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的“大区”、国家高等院校集聚的“大校”,国家军队总部集聚的“大院”,国家科研院所集聚的“大所”,皇家园林集聚的“大园”,这些要素具有创新汇聚、智力汇聚、人才汇聚、文化汇聚与园林汇聚的“五聚”优势。这十大优势汇聚决定了海淀区的文化建设应当有力支撑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是自身应当担当的重大历史使命。同时,海淀区是传统历史文化与创新文化交融的复合型地区,中关村创新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创新精神的一面旗帜,更应成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并参与国际主流文化竞争的重要阵地。

      2018年“海之声”新年演出季中,贵州省都匀市歌舞团《木楼古歌》在民族剧院上演。

        海淀区演出联盟成立5年来,以海淀区委、区政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己任,以联盟成员为依托,创新机制,统筹区域内不同性质、不同所有制、不同所属关系、不同管理层级、不同类型的演出主体,形成了三大演出季——“海之声”新年演出季、中关村儿童演出季和中关村金秋演出季,先后有300余家中外优秀演出团体奉上4000余场精品演出,观众累计达630余万人次。海淀区演出市场份额持续上升,2017年达3.46亿元,占北京市的20%。海淀区繁荣了首都演出市场,扩大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方式,架设了一座联通四面八方的“中关村空中文化立交桥”,充分体现了资源共享、文化共建、融合发展的理念,构建了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服务新格局,形成了新时代文化汇聚和文化消费的新形态,形成了区域文化发展的新动力。

      核心价值引领:文化硕果属于人民

        2012年,从第一届中关村金秋演出季开始,到“海之声”新年演出季、中关村儿童演出季三大演出季的逐步形成,中关村系列演出季三大平台始终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发展的根本任务,坚持“最好的文化属于人民”的宗旨,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为基本遵循,响应时代召唤,坚持为人民讴歌、为理想讴歌。

      2017年中关村儿童演出季中,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成语魔方三》在中间剧场上演。

      2015年中关村金秋演出季中,北京市曲剧团《四世同堂》亮相海淀剧院。

      2018年“海之声”新年演出季中,意大利爱乐乐团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奏响新年音乐会。

        价值目标——始终坚持剧目选择标准。在剧目选择上,突出反映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大主题。2012首届中关村金秋演出季突出红色系列,《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天边的红云》《黄土谣》《延安记忆》等剧目思想内涵深刻,原总政话剧团艺术家的表演让观众特别震撼。清华大学博士生唐琳说,《黄土谣》剧情生动、真切感人,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使观众热泪盈眶,为淳朴所感动,为责任所感动,更为他们心中的信念所感动。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武警文工团潜心一年,调集精兵强将创作了大型原创话剧《铁流》。该剧是第五届中关村金秋演出季中涌现的多部反映长征胜利题材的佳作之一。该剧运用多种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塑造了一个个闪耀信仰光芒、饱含人性温度的人物形象,用艺术的形式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滋养精神家园、凝聚强军力量。

        三大演出季除了剧目演出本身,还根据相关文化主题单元进行多方拓展,与演出之间形成互为烘托、互为借力的效果,力图充分发挥文化辐射力、有力开拓海淀文化演出市场。比如举办《守望天山》主要演职员与观众见面会,共同研讨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海之声”新年演出季中设置多场次艺术培训课题,努力提升市民的文艺素养。

        海燕行动——到人民中去的“文艺轻骑兵”。近日,国内各大文艺团体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重要精神,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在这一回信重要精神引领和指导下,继续推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海淀将努力建设具有地域文化特点、深受百姓欢迎的文艺小分队、文化工作队等作为文化工作的重心,打造更多“红色文艺轻骑兵”。

        2012年,海淀区文化委受“乌兰牧骑”演出方式启迪,提出在高新技术企业用“文艺轻骑兵”式文化服务概念,即以“小精尖”高水准、高质量的定向和互动式文化服务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人。“小”指的是小规模,“精”指节目的质量,“尖”指的是演出落地到基层的街道乡镇、高新技术企业的形式。海淀区演出联盟成员——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武警文工团等26个专业院团的艺术家们,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组成各种文艺小分队,走进海淀区企业、驻区部队、农村、社区,共送去各种精品演出295场,能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多艺术家的精彩演出,得到百姓热烈追捧,海淀区委、区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实施效果显著。

      以演出联盟作闸,引文化江河入“海”

        当中关村金秋演出季第一次以时空汇聚、品牌汇聚方式在海淀各大剧场轮番上演,反响之热烈超出预期。海淀区第一次在70天里集中了35个优秀院团,推出42台、80场精品文艺演出。以艺术精品的集结、丰富多彩的节目为观众提供了数量多、级别高、种类多的文艺演出。之后,随着人民群众需求的不断扩大,海淀区演出联盟的事业也不断发展,“海之声”新年音乐会是海淀区文化委一项重点艺术教育工程,每年举办单场“海之声”交响音乐会,延续和发展了上世纪80年代海淀剧院作为北京市著名交响音乐演出场所的艺术影响力、辐射力,受到中关村科技园、中科院员工为主的海淀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海淀区民众获得精神陶冶与艺术审美的提升,每场演出爆棚,后逐渐扩展为“海之声”新年演出季。2015年,儿童演出市场需求旺盛,逐渐占到市场份额的30%,海淀区文化委因势利导,结合区内25万中小学生的需求,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合作推出了首届中关村儿童演出季。

        5年来,登陆海淀区各剧团的各种剧目演出达13143场,海淀区演出联盟举办了16个演出季,补贴精品演出4000余场。海淀区演出联盟成立前的2011年,全区文艺演出共1016场,2012年增至2544场次,突出了联盟的主导和汇聚作用。

        优质集结——高水平资源的联盟汇聚。以中关村大街为主干,聚集首都体育馆、国图音乐厅、海淀剧院、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等10余个可承接专业演出的剧场,形成了北京西部分布最集中的演出剧场群落。“如何将这些文化资源充分汇聚、有机整合、统筹利用,从而更加便利高效地服务海淀观众,成为当时我们一直反复思考的问题。”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主任陈静道出了2012年海淀区演出联盟成立的初衷。

        5年来,海淀区演出联盟成员各展所长,使联盟及三大演出季熠熠生辉。2013年,歌剧《为你而来·王选之歌》亮相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成为中关村金秋演出季的开幕大戏。该剧表现了王选一生献身科学、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感人至深。清华大学原创话剧《马兰花开》以颂扬老一辈科学家实现“中国梦”为主题,生动讲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为祖国核武器事业呕心沥血、忘我奋斗的不平凡人生,刻画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科技人员“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高尚纯粹的人格魅力”。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林兆华指导的原创话剧《海淀之北》讲述两代中关村人创业之路,点赞中关村青年创新创业的永不言败精神。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歌剧《木兰诗篇》、舞剧《铁道游击队》先后摘得国际奖项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都市爆笑喜剧是海淀文化的又一亮丽品牌,开心麻花每年的新剧目均首演于海淀剧院,成为北京舞台剧市场反响最好的文化品牌之一。

        优秀传统戏曲演出是海淀区演出联盟力推的又一重点。清华大学“戏曲进校园——2017校园戏曲节”立足清华校园,辐射北京其他高校和中小学以及社区,通过高水平演出、名家讲座、工作坊、学术论坛、演唱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戏曲艺术校园内普及活动,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审美、鉴赏力和文化素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国家京剧院带来了中国、意大利、德国三国艺术家联合制作的实验京剧《浮士德》,通过中国京剧传统的“唱念做打”艺术手法将西方经典搬上舞台,呈现了东方解读,中西方文化碰撞出的时尚元素和创意,也使该剧获得一批青年观众的青睐和追捧。

        位于海淀北部的红点星空云剧场,是一家扎根科技园区的小剧场,全年演出超过100场,为园区白领、青年人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服务;南部的梦剧场是一家从中关村大街走出去的微型剧场,迁址后剧场规模扩大,坚持“讲身边事、演身边人”;海淀工人文化宫携手国内优秀儿童剧团丑小鸭开设亲子剧场,受到区内适龄儿童欢迎,得到家长广泛好评;海淀剧院、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国图艺术中心作为区内为数不多的大型剧场,充分发挥剧场活力,为海淀区演出市场票房增长做出了贡献。

        家住海淀街道的王艳丽说:“演出季让我的家人过足了音乐瘾,既有儿童剧,也有传统剧,还有青年人爱看的‘开心麻花’。”年过花甲的桥梁专家姜先生表示,没有好的文化引领生活时尚,公民的精神世界就会迷失方向。海淀区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邀请世界名团来演出,观众确实从中受益。

      2017年中关村儿童演出季中,欧洲凯特斯歌舞团《国王的新衣》走进国图音乐厅

        激励导向——海淀本土题材原创作品的创作机制。三大演出季的参演团体汇聚了中国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解放军军乐团以及德意志国家童声合唱团、俄罗斯芭蕾舞团、俄罗斯古典芭蕾舞剧院等国内外一流院团。但是,海淀区演出联盟始终致力于彰显中关村精神的原创作品扶持。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的祖国鼓与呼”的号召,根据文化部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的部署,瞄准海淀区文化科技融合的战略定位,于2016年启动海淀主题剧本征集活动。该活动旨在为中国原创戏剧剧本提供展示和孵化平台,为高品质原创舞台剧提供文本基础,从源头加强文艺创作,真正做到讲好海淀故事、讴歌时代风云人物。经过3个月的征集,18部作品入围此次剧本征集活动。由北京人艺青年剧作家王甦创作的《海上花开》获得第一名,并迅速组建创作团队,已作为2018年第八届“海之声”新年演出季开幕大戏登上海淀北部文化中心舞台。话剧表演艺术家蓝天野点赞该剧“清新、欢乐、梦想、励志”。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2018年将举办中关村系列原创剧目展演。

        演出季精品高地集结,中关村文化科技融合。海淀区演出联盟蕴含的文化创新潜能正不断释放出来。

      感染、凝聚、辐射——新消费文化培育

        海淀区演出联盟作为区域重要的文化产品供给平台和亮丽文化名片,已形成完备的组织架构,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有效的沟通运行机制。政府也从主导型转化为引导型,文化惠民力度逐年上升,呈现出市场份额和质量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整合交流——统一信息发布平台。海淀区演出联盟成立后,先后举办几十次联盟成员座谈交流会以及业界专家研讨会。建立联盟微信交流群,积极在会员单位之间牵线搭桥,促进部队院团走出来,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礼堂对校外观众开放,一“出”一“进”,充分整合、有效利用了海淀区演出资源,拓展了演出空间,提高了剧场利用率,吸引更多群众走进剧场、欣赏高雅艺术演出。每个演出季提前公开征集项目,并召开新闻发布会,统一发布演出信息、推介重点剧目,报道联盟会员演出活动,形成了海淀区演出联盟的舆论效应。

        市场引导——密切追踪行业发展。精心培育演出市场,关注全市演出市场发展方向,横向对比其他区的演出市场发展,纵向对比联盟成立前后状况,发现问题、关注趋势,力求真实和权威,以期深度引导市场。近3年,海淀区演出市场份额均超过3个亿,市场份额占北京市的20%,2017年达3.46个亿,培育了规模达百万的稳定观众群体。三大演出季的票往往一票难求。2016年中关村金秋演出季刚一开始,429万元惠民票补贴就在40个小时内被一抢而空,很多人“抱怨”抢不到票。5年来,海淀区政府累计投入7500万元,累计惠及观众630多万人次。如今,登录大麦网搜索“海淀”“海之声”“新年演出季”等关键词即可买到优惠票。海淀区演出联盟还专设惠民票采购专区、票价半价秒杀等活动,深受青睐。

        文化育人——精品引领战略。海淀区演出联盟始终遵循精品引领战略,2015年12月,海淀区文化委组织召开演出市场发展思路研讨会,邀请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朱克宁、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等全国知名专家参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海淀区的演出要以奖励优秀、引进高端为目标,并根据海淀区域特点及优势,力求在话剧、舞蹈等方面寻求突破口。会议规范了演出项目评审标准,为项目评定等工作奠定了基础。“中关村三大演出季的所有上报项目均由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严格审核,从社会价值、艺术品质、市场价值、百姓需求等进行全方位考量,将惠民补贴与项目评定等级挂钩。”陈静说。

        5年来,海淀区文化委和海淀区演出联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创造了骄人的业绩。深度耕耘迎来沃土的丰饶,团结奋进迎来绚丽的春天。“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是海淀区演出联盟成员的共同心声。这出由海淀区演出联盟创排的精彩“大戏”将继续为海淀百姓精彩上演……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北京热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园14号楼 投稿QQ:1914290061 投稿邮箱:bjrenews@126.com
      Copyright © 2010 www.bjrx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热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