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财经 >> 财经要闻 >> 正文
  • 一枝浓艳新染成——专访56民族文化网创始人阳希

  • 时间:2018-01-04 新闻来源: 北京热线
    •    中国56民族文化网56china.com创始人,北京今日龙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人类学民族研究会博物馆文化专业委员会媒体主任、非遗手工课程教学设计师双重身份的阳希,希望通过她的56民族文化网站平台和建立起56枝花为品牌的手工体验坊及手工基地

      \

       

        2017年6月10日星期六,阳希约请我到她的中国56民族文化体验基地(雪莲仁立时尚手工坊、56枝花手工坊)参加“首都国企开放日”的手工体验活动,可以体验蜡染技艺。我动心的想看看,传说中的布艺蜡染是怎样一回事?于是在北京东四南大街的三友商场四楼,在她的传统文化体验馆内,初见阳希,她下巴尖尖,鼻子尖尖,穿一件宽短的蜡染衣服,十分灵巧的模样,让我误以为她是个正宗少数民族的女孩子;她自信开朗,侃侃而谈,让我对她刮目相看;这是一个外表传统而内在散发着智慧光芒的现代女性!她说她的56民族文化网不盈利,纯属公益。这让我意外,对于执着梦想的女孩子,我向来抱有好感。
       

        开花占得春光早   始有报春三两朵

        阳希说她是汉族人,爸爸从广西到贵州学中医,因此留在了贵州生活。于是阳希的家乡就变成了今天的贵州黔东南凯里麻江地区。她说,印象中从这头走到那头,15分钟就走完一条的街,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县城里,混居着瑶族、水族、布依族、苗族等南方的少数民族,苗瑶住得相近,语言也相通,可以根据口音、服饰辨认,这些少数民族婚姻崇尚自然,相互通婚、相互交融,他们鼓励孩子恋爱自由,到一定的年龄就去山上对歌,就游方。她每天都在盼着最热闹的赶集日子,可以看到不同少数民族穿着漂亮少数民族服饰,从十里八乡汇聚到县里来,从乡里把绣的背带、制的银饰拿到集市上卖。尤其丹寨的集市,每个地方的少数民族服饰有那么多不同,跟别的县的苗族服饰不太一样,跟麻江县的少数民族服饰又不一样,她心里老念念不忘。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让她对传统手工艺有着天然的崇敬之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第一年高考失利,妈妈想起小时候老师说阳希有绘画的天分,就把阳希带到凯里学绘画,第二年考上了贵州民族大学美术系,学习工艺美术专业。1995年毕业后,在贵阳从事产品的外观包装和企业的形象设计,成为一名传统包装设计师。这期间她设计的贵州清镇电视台的台标,被电视台采用。阳希认为好的设计师更应该到民间去走走,因为少数民族的人特别热情,东西特别好。她认为在中华大地上,有一些设计元素需要不断的去挖掘,设计的东西要赋予本身民族的文化内涵,她把喜欢的民族元素采用到她的设计作品里,行业人认为她的设计比较厚重,她说那是因为她从小从底下深深接触到民族元素的内涵的缘故。
       

      \
       

        56个民族56枝花   花向琼枝顶上红

        1998年她去了深圳,那是全国发展特别快、最现代的城市,一眨眼一个月一栋楼就起来了,那是深圳的速度,很多网络公司就在那个时候崛起的。去面试,每个公司都要求必须会电脑设计。于是她就去图书馆自学,那时候学电脑没有中文版本,全都是英文,全靠死记硬背。她有绘画基础,学电脑操作特别快。于是她进了一家网络公司,成为了一名网页设计师。刚接触网络时,她感觉到了互联网的神奇:“通过一个网址,一个域名一敲,就能搜那么多信息,还能把信息编辑上线。”她首先想到的是少数民族有那么多信息都可以编上来啊。2000年,当IT行业的同事们都在做开创各种各样的网站时,阳希选择了做民族文化网来介绍少数民族文化。当时还不叫56china网站,叫sinofork。2001年正式改成56民族文化网,代表56枝花,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多彩多元的文化。那时还没有非遗概念,大家对民族文化还不很了解,都在快速发展经济,好多人都不理解她。好歹在网络公司干过了,还接触最前沿的高科技,她边接国外朋友的活,边弄网站的架构,做过呼叫中心系统,做应用软件外包开发,然后学软件开发的一些流程。所有的文案、商业计划书边学边写,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网站。IT行业的朋友说国家民委在北京,你做少数民族文化的东西,应该到北京发展。她从一开始注意到,只靠技术来维持网站发展的局限性,她渴望走出去扩大发展面。于是,2004年她转到北京发展。就这样,先从家乡传统的工艺美术,跳到最前沿的深圳IT行业,然后又回归到最传统的文化传播当中。

        到了北京以后,56民族文化网得到民委认可,毕竟她是做事的人,方向也在这块,于是有机会参加民委的会议,做些相关的宣传。此时的阳希有了特殊的身份,她不仅是一位资深的民族文化非遗传承使者,同时还担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博物馆文化专业委员会媒体主任,北京传世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并成为全国手工编织协会会员、北京妇女对外交流协会会员。她和大家兼职在协会里面积极参与组织宣传传播民族文化活动,每年策划一些公益活动。参与组织过2016年北京苗族四月八活动。2016年、2017年中华民族园举行的羌族瓦尔俄足节等各种大型公益推广民族节庆活动。2017年5月在大兴中华耕织园,给残疾人的康复中心上非遗古法造纸制作花草纸课。2017年6月在国企雪莲仁立手工坊,给参加者上非遗蜡染课。2017年6月在网易北京研发中心,给员工上非遗蜡染课。
       

      \
       

        “他们看到我们网站,觉得你的平台是为他们宣传,都主动联系我,比如内蒙等宣传部门,所以我觉得他们还是挺渴望有这样一个民族平台来传播和展示他们的。”从2015年起,只要是民族地区政府部门找到阳希,她就会给对方信息发布员的身份,把后台开放给他们。一些原创性稿件基本是少数民族地区投稿到网站,看到一些好的民族信息,她会做一个采编再编辑的过程,义务发稿。56民族文化网站从建立到现在,在百度一输入民族文化四个字的关键词,一直在百度的第一个页面显示。这是她非常骄傲又开心的事。阳希说她属于那种不安分的人,感觉有了56china.com这个网站,“它就像我的孩子,一定不能丢掉,所以,即使不赚钱也要一步步把它养起来。原来还不是现在这个版本,改过了好几次,第一版、第二版后又不断更新改造升级,有的东西你拿起来就放不下了,确实很宝贵,很值得你花一生精力去宣传它。”
       

      \
       

        花树攒花花正香  朵朵蜡花代代开 

        凭借个人的坚持,网站没倒下去已很不容易,后来培养了一些喜欢民族文化的志愿者和票友,有活动大家来捧场和兼职,培训课有流水,情况才好一些。她想尽各种办法,开设了非遗手工培训坊。这也是她寻找从线上到线下结合方式的全新探索。

        阳希说她一接触就最喜欢蜡染了。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魅力的“冰纹”。古代蜡染能穿在平民老百姓身上,可以随便水洗,采用植物板蓝根发酵染,刚染出来闻着清新的草香味。蜡染作为个性化的传统的古老绘画,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能让人们去创意很多图案。但是现在,人们连画的时间都很少了。

        每次下去采访蜡染之乡丹寨,阳希看着那些不识字的苗族妇女们,能以一种工匠精神默默的绘画,一张白布,一把蜡画笔,所有构图全凭自己的构想,一下笔,一切就都如此完美呈现,每一张蜡染都是艺术品和精品,让她从心里深深的觉得这些蜡染画师,每一个都是顶尖的艺术家。之前带着传承人做培训做展示,她发现老一代才会画,年轻这一代都不会,也不愿去接触,而老传承人由于语言沟通障碍,没办法教给大众。阳希说,现在家乡已变成很普通的一个小县城了,之所以变普通了,是因为她们的装束变了,不再像小时候看到的那样多姿多彩了。做为中国本土设计师,阳希感觉到有责任把蜡染这朵民族之花带出来,并由蜡染体验教学的启示中,她还将进行非遗手工教学设计成为一位非遗教学课程的设计师。


      \
       

        博物馆文化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搞了一场“千年窝妥-丹寨苗族蜡染文化特展”,阳希也参加其中,她发现可以用美术人士常用的方法简化,让普通的人一下子就能学会,就可以随意画一件自己喜欢的T恤了。她认为蜡染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老一辈传承人从小都是妈妈口传心授,图案是默记在自己脑子里的,画了几十年,还一直画那些传统图案,因此很少有创新。而作为年轻一代的美术设计师,可以有很多不同创意,思维在扩散,在跳跃,有现成的稿,可以把稿打散,再合成,用电脑处理,然后打印或直接把图案拓下来。从接触蜡染到蜡染教学,阳希花了半年时间琢磨,大包小包的材料,天天在家里画。自从改良了蜡染学习方法后,阳希把蜡染课程变成一个易于学习、传承的课程。

        现在好多女性朋友还有带小孩子的奶奶,安安静静的坐在手工坊,做上半天手工,都觉得那种日子好回归。阳希打算把蜡染手工培训扎实做下去,让现代人从蜡染的这个角度认识和享受到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现代人工作忙,倘若能回到家里自制手工,在工作之余放松一下,做点个性化的一些礼品、家居用品,其实对家庭和现代人是健康有益的。
       

      \
       

        如今,有着中国56民族文化网56china.com创始人以及北京今日龙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人类学民族研究会博物馆文化专业委员会媒体主任、非遗手工课程教学设计师双重身份的阳希,希望通过她的56民族文化网站平台和建立起56枝花为品牌的手工坊及手工体验基地,通过对非遗手工教学课程的设计,通过手工教学的方式传播好民族非遗艺术文化,将体验传统文化手工坊、体验馆,开到全国或者走得更远、传播到海外,能让不同国家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学习到中国民族传统手工艺、蜡染等众多的非遗手工课程。同时,在她的引领感染下,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加入和接力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中来,如同苗歌中唱到“穿衣同匹布,穿裙同样花,做活同一处,我们团结地方,我们团结村寨,我们走一条路,我们走一座桥,我们转头在一边,立足在一起。”
       

      《民族博览杂志》采访记者:张绍波  王继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北京热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园14号楼 投稿QQ:1914290061 投稿邮箱:bjrenews@126.com
      Copyright © 2010 www.bjrx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热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