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不愧为经典,虽然过了这么多年,但是仍然可以感受到封建社会里高压氛围下真情的存在,也应了那一句经典台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现场观众王先生动情地对记者说。
11月19日晚上7点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经典版《牡丹亭》在人民大学如论讲堂上演,作为北京市海淀区第六届中关村金秋演出季的重要节目之一,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重温经典,感受传统文化散发的魅力。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一生得意之作”。 作品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全剧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最后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引人深思。
在演出过程中,华美的唱词、悠扬的唱腔、精致的舞台与服装以及演员的精湛演技,都让观众沉醉在经典作品的美感之中。来到现场的观众既有几十年的老戏迷,也不乏一些年纪较小但是对传统戏曲充满兴趣的年轻人,大家均对本次演出表示了称赞。
据悉,十九大提出了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本次演出的《牡丹亭》所属的昆曲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2001年进入联合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自身的精致典雅完美体现了东方审美,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更是人类艺术长河里一颗璀璨的瑰宝,本次经典的重现向人们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长盛不衰的文化魅力。另外,针对继承创新的问题,相关学者表示昆曲必须与观众结合,但不是简单地迎合,而是要引导观众,认可昆曲的审美特征,在活态传承中赋予昆曲强大的生命力。
据了解,海淀区正在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此为契机,海淀区将紧紧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总基调,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与作用,致力于不断为群众提供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坚持将文化自信建立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更多、更优秀的传统经典作品带给群众,引领群众重温经典,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